贵州职校>贵阳职校

息烽县中等职业学校概况

息烽县中等职业学校正文内容

息烽县中等职业学校原名息烽县长岭岗高级农业中学,是一所全日制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创办于1984年,在30余年的办学历程,为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各类人才。学校主要承担中等职业教育、电大学历教育、教师培训、农转培等教育教学任务。2016年,学校迁入新校区。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与推动下,学校通过校企合作、联合办学、联合招生等多种模式帮助学生完成学业并推荐就业。2016年9月学校搬入新校区后,更与贵阳职业技术学院达成深度合作办学,共同组建贵阳职业技术学院息烽学院,以促使把息烽职校建成为一所融中高职为一体的公办职业院校。

息烽县中等职业学校

一、专业开设

学校现开设有电子技术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等7个自办专业。同时,息烽县中等职业学校还与贵阳职业技术学院、贵阳护理职业学院等院校合作,开设有护理、学前教育专业。

二、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面积73,923 平方米(110.89 亩),生均占地面积 42.07 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23,45 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29.79 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 19,818 万元,其中教学、实训仪器设备资产值1,760万元,生均11,282元;学校各专业均配备实训室,累计提供1136个工位,生均校内实训工位数达0.64个,基本能满足各专业的实训实习需求;另有校外实训基地8个。学校有教学用计算机642台,每百名学生台数达36.54台。另有图书阅览室、校园书吧、茶艺室、音乐室、形体训练室、琴房、摄影室等功能教室9间。

学校建成占地19000㎡的400米塑胶形环跑道标准足球场,占地2760㎡的塑胶篮球、排球场等运动设施。

学校信息化建设已见成效。学校已建成覆盖全校各办公室、功能室、普通教室、录播系统、云计算机机房、实训室的100-1000M主干网络和部分软件支撑系统,建成学校官网、微官网、微信公众号三网合一的门户平台;建成涵盖全部教室的班班通多媒体教学终端及信息发布系统;建成可商业运行与实操教学的100坐席呼叫中心;建成基本覆盖全校范围的视频监控系统、广播系统。

2018年,息烽县中等职业学校成功申报了贵州省职业院校质量提升计划省级数字化校园示范校。

息烽县中等职业学校校园环境

三、引进优质办学资源开展合作办学情况

为充分利用好新校区大量校舍,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与支持下,在市、县教育局的指导与帮助下,我校陆续引进各种优质办学资源开展合作办学,旨在办出规模、办出质量、办出声誉。

(一)与贵阳职业技术学院合作

为加快息烽经济和社会发展,充分发挥政、校、企三方优势,体现职业教育服务社会、行业、企业的功能,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县政府多次组织相关人员到贵阳职业技术学院协商洽谈,贵阳职业技术学院杨彦峰书记、刘路明副院长也两次到息烽调研,经与贵阳职业技术学院相关负责同志反复协商,已达成了政、校、企联合办学协议(双方联合办学协议已签)。即挂牌成立“贵阳职业技术学院息烽学院”,从而让“将息烽职校打造成一所融中高职为一体的职业院校”成为可能。

(二)与贵阳护理职业学院合作

为培养更多中等卫生职业人才,服务地方经济,满足农村基层卫生事业的需要,息烽县中等职业学校与贵阳护理职业学院,经双方协商同意,决定联合举办全日制中专学历教育护理专业的办学。并已于2015年6月20日起正式开启合作计划。目前为止,护理专业共计招生365人,合作办学成果显著。我校将继续加强与贵阳护理职业学院的合作与联系,以及加大对护理专业实训器材的投入力度,努力为搞好我县,乃至全省农村基层卫生职业技术人员培养工作贡献微薄之力。

(三)与重庆足下软件职业培训学院的合作情况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要求。结合息烽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现况,通过引进优质资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现精准扶贫。在充分酝酿与友好协商的基础上,息烽县中等职业学校就引进优质资源办学与贵阳职业技术学院、重庆足下软件职业培训学院达成了长效的合作意向。即联合举办“贵阳职业技术学院德克特互联网学院”,办学规模不低于1000人(首届招生不低于200人)。三方共同遵循“政府主导、校企共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开展合作。目前三方协议已定稿,就待三方领导人签字即生效运作。

四、学生享受的优惠政策

第一,依据国家及省市免学费及资助政策的支持,全校学生100%享受免学费,20%的学生经评比享受国家每年2000元的助学金资助;对于“建档立卡”的农村贫困家庭的学生实施精准扶贫政策,每年享受扶贫专项助学金1000元及教科书、住宿费补助900元。解决了息烽县中等职业学校贫困家庭学生学习与生活上的困难。

第二,通过融入“校企合作”的理念,促使我校与厦门天马企业展开了合作。该企业通过开设“冠名班”的形式,对“三好学生”及贫困家庭学生分别设置每年专项奖励500元与困难补助500元,鼓励我校电子专业学生更加勤奋刻苦学习。

第三,通过“引企入校”的合作办学模式,以“工学结合”方式开展理实教学,让汽修等专业学生在确实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获取一定收入,享受企业的生活补助等。解决了一些贫困家庭学生学习与生活上的困难。

推荐信息